供应链公司正在加快业务模式的转型,需要重新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甚至是需要对业务组合模式进行重构,以适应行业趋势的变化。
1. 传统贸易模式:业务以跨区域、跨品种交易为主,并提供一些完成交易所需的基础服务(如物流)。
特征:资金成本低廉、掌握关键资源(如上游矿产)、网络布局强大、对现货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准确。
2. 供应链服务模式: 围绕产业链核心客户需求,通过提供原料采购、产品分销、融资和物流等供应链增值服务赚取服务费用。
特征:结合市场洞察和自身禀赋,准确选择目标客户;针对目标客户需求,快速建设和不断深化自身服务能力。
3. 产业链运营模式:深度参与产业链资源和制造环节,同时涵盖半成品、产成品等各环节的供应链运营业务。
特征:丰富的制造业运营经验、成熟的工贸协同管理体系、对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信息的收集网络和整合能力。
业务模式转型的政策背景: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将供应链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业务模式转型的全球化经济背景: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成渝地区加快向西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供应链公司参与全球市场拓展了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供应链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关键是在全球供应链行业竞争中找到比较优势。
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大量的大宗商品需求
“一带一路”助力大宗商品跨境交易新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力较强,发展较快
通过交通领域的拓展,中国与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为代表的中国力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
挑战:
竞争较为激烈
协调利益相关方工作量大
地缘政治因素风险较高
业务模式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中共“二十大”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供应链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1. 建立更高水平的供应链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战略,构筑虚实结合的数智化的供应链高配内驱,加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协同构筑的智慧供应链大脑,对供应链供需适配、高效优化、提质降本实现领先;
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构建供应链服务新生态;
开展稳链、固链、强链行动;
加快供应链人才体系建设;
补强补全供应链平台建设能力的“短板。
2. 确保关键领域的供应链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4.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通过新型供应链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局面;
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打造集产业、金融、科技企业为一体的“四流合一”的新生态,解决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
构建完善的政企结合和大中小企业互助的供应链稳定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业务模式转型的突发性事件背景:俄罗斯、乌克兰等粮油贸易货源地时局动荡,自然灾害与疫情叠加干扰正常经营,宏观经济预期混乱,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动力,寻求破局之道刻不容缓。
1. 地缘政治局势不稳: 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原油、天然气、铝、镍、油脂、小麦和玉米等商品价格波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通胀压力;欧美、东亚等地区地缘政治风云再起,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因素。
2. 国际供应链韧性不足: 全球多国和地区疫情反复散发,导致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全球供应链不稳定风险加大;全球物流不畅抬高商品流通成本,交易价格上升;地缘政治风险直接冲击供应链的可靠性。
3. 新旧能源结构矛盾凸显: 绿色转型大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领域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影响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量的稳定 、充裕性;能源化工品和电力价格不稳定,极易受不确定性冲击;新能源产业发展带动铜、锂、镍等金属需求增长,推动其价格上涨。
业务模式转型的技术发展背景: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公司实施数字化转型,开辟新赛道提供了可能。传统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存在资金、信息、物流等运转不畅和信息割裂的现象,特别是各主体间缺乏有效协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比较突出;数智化供应链可以大幅减少上下游供需波动而产生的“叠加效应”,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提效。
业务模式转型的市场趋势背景: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为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求多元:以采购分销、物流、供成链金融、信息咨询等一揽子服务为主;
需求稳定性高:为维持常态化生产,需要稳定的供应链服务。
文章来源:北大纵横,作者:陈国昊
编辑:瓴犀(微信公众号名称:“瓴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