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供应链管理不是个简单的职能概念;它包括一系列的职能。
简单地讲,供应链就是采购把东西买进来,运营来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给客户。这三者是供应链的执行职能。他们在计划职能的指导下运作,即采购遵从计划的指令,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生产遵从计划的指令,加工什么、加工多少、什么时候加工;物流按照计划的安排,配送什么、配送多少、什么时候配送。也就是说,供应链以计划为引擎,以采购、生产和物流为执行职能,在链主企业如此,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也是如此,环环相扣,逐级相连。
作为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点虚无缥缈: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职能对它的理解都可能不同。传统上,它是由这三个执行职能向两头延伸发展而来的。在有些公司,比如轻资产运作的企业,采购是供应链的重头戏,所以在采购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到运营和物流,成为供应链职能。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上普遍存在两个弱项:
(1)强于执行而弱于计划;
(2)对采购的重视度不够。而这两个领域,也正是供应链改进投资回报较高的地方。
先说强于执行而弱于计划。供应链的绩效,表面上看是执行的结果,其实更多的是计划的结果。试想想,如果计划想不到,执行能做到吗?即使做得到,也是以高昂的成本和库存为代价。计划弱,根本原因是对计划不重视。我经常问学员和职业人,如果公司的采购员和计划员各有一个空缺,两个职位的薪酬都差不多,你们的员工会抢着申请哪个职位?答案几乎异口同声的是采购员。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做执行的这么辛苦了:计划招不到最优秀的人,就做不好计划;计划不到位,就得执行来弥补,苦了一帮干活儿的人。为什么员工不愿意去计划部门?很简单,计划不受重视。
与计划类似,在供应链领域,采购是另一个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的职能。在培训中,我经常问学员,对于供应链的三大执行职能,公司最重视哪个?答案常常是生产运营,因为生产线上问题多多,大家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我继续问,在你们的产品成本中,比如总成本是100元,有多少钱是付给供应商?大家的答复也很一致:百分之五十、六十甚至七十的钱是付给供应商的。
表面上看,这是供应商在赚我们50%、60%甚至70%的钱;实际上呢,是因为他们在干这些比例的活,为超过一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负责。而采购呢,表面上看是个花钱的职能,实则担负寻找、管理供应商的重任,确保这过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
这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三大执行职能中,采购挑的担子最重。
而采购呢,又是供应链领域最被误解和低估的职能。这里有企业的认识问题,也有对采购贪腐的顾虑,以及采购职能本身的能力问题,原因错综复杂,这里也不希望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采购还是一个人在公司的最后一站,那就注定没法确保供应商负责的增值活动,也就注定没法全面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不要忘了,过半的供应链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处。
这其实也反映了对采购职能的不同理解。作为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如果你跟老总说,我在花公司70%的钱,现在人手不够,老总八成会一句话打发了你:花钱有什么难,还要多雇什么人。但如果你说,我的部门对公司70%的增值活动负责,你八成会得到一个大不相同的答复。如果你说,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是公司的战略资源,是我们轻资产经营的关键,你在从更高层面阐述采购职能的战略地位。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我们怎么理解、定位采购职能,直接决定了公司怎么看待这一战略职能,也决定了能否得到充分的资源,强化这一职能,改善供应链绩效。采购职能如此,供应链管理亦然。
供应链运营水平低的公司,症状却都很相像:库存堆积如山,但客户要的却没有;供应链运营忙如热锅上的蚂蚁,从计划到生产到采购,干的活儿都一样:催料;生意做了不少,但成本更高,而且越来越高----一旦业务量增幅下降或不增长,公司的成本压力就山大,盈利空间被一再挤压。
这些公司无论规模大小,感觉上都处于临界状态,随时都可能爆炸。有些企业订单大幅积压,加班成常态,连办公室小姑娘们都得周末下车间,虽然明知干不了多少活,但也是“有难同当”,鼓舞生产线的士气啊。同时,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大,流程越来越复杂,到处是补丁,效率也越来越低,要顺利办成一件事越来越不可能。出了问题,也不知从哪里着手来解决。从上到下,从前端到后端,人人都在救火,人人都深陷"活在当下"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
在很多本土企业,重执行而轻计划的文化比较盛行,计划部门本身往往很薄弱,系统、流程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计划方法单一,没法满足业务的需要。比如有个几百亿的大型设备生产企业,对所有的产品都是按预测生产。由于有些产品品种多、批量小,预测困难,一方面造成大批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又是短缺。其实在产品配置复杂、需求变动大、批量较小的行业,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做计划。比如在我的一位朋友领导的咨询团队帮助下,这个公司把产品分为三类:
(1)需求稳定,批量较大的,采用按预测来生产;
(2)需求较稳定,批量较大的,在零部件层面按照预测来采购,在成品层面由客户订单驱动;
(3)需求变动大、批量很小的,完全依赖客户订单驱动,而且尽量把需求向第一、第二类引导。
经过这一系列并不算复杂的运作,该公司的库存大幅下降,给客户的按时交货率也大幅上升。相反,有一个小公司,所有的产品都由客户订单驱动。这看上去很好,其实很多人不理解订单驱动下的供应链成本:订单驱动,单件生产,生产成本高,采购成本也高,而且交期紧,赶工加急,费用惊人。其解决方案也是用上述三种分法。遗憾的是,该公司就没有计划职能。你能想象到,其供应链运营能有多低效。
当然计划职能薄弱、计划方法单一只是众多计划领域问题的冰山一角,限于篇幅,我们不在这里详述。我想说的是,在本土企业,计划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之一,加强计划职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绩效表面上是执行出来的,其实是计划的出来的;很多问题貌似没做到(执行),实则是没想到(计划)。
文章来源:学达人供应链
编辑:瓴犀(微信公众号名称:“瓴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