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能源供需改革成为必选项,绿电交易重要性亦不断凸显。
自2021年9月我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绿电电力交易直线上升。根据中电联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的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绿色电力交易量已经达到77.6亿千瓦时,预计2022年全年绿色电力交易量将超过150亿千瓦时。
据中国化信·咨询项目总监、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松臣介绍,使用绿色电力是化工行业主要的降碳手段,不过,化工企业采购绿电过程中,尚面临成本过高、减碳价值体现不足以及供应缺乏稳定性的风险。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多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了绿电采购及使用,除参与绿电交易外,企业自身亦积极开发区域水电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绿电使用比例。
所谓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而绿电交易中所交易的绿色电力指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当前我国交易规则中的绿电主要包括光伏和风电。
双碳前景下,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将持续提升。张松臣表示,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量占整个电力系统装机量比例约为50%,预计到2060年碳中和阶段,新能源发电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支撑,占比接近80%。
政策层面,2021年9月,我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共17个省259家市场主体参与首批交易。
国家发改委表示,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总的考虑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全面反映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促进消费绿色转型,进一步激发社会绿色电力发展潜力,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及绿证交易。
而自2022年1月起,绿电交易鼓励政策频出,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及省级绿电交易规则陆续出台,南方区域、北京、江苏省、安徽省等先后公布绿电交易相关方案。
张松臣提到,自2021年起,我国绿电电力交易直线上升,不过由于绿电市场化交易刚刚起步,比重仍然较低。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相关机制日渐成熟,都为将绿电作为新的交易品种进行市场化交易奠定了基石。
根据中电联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的数据统计,2021年度全国各电力交易市场绿色电力交易量达6.3亿千瓦时,仅占当年市场交易电量的0.017%;2022年上半年绿色电力交易量已经达到77.6亿千瓦时,预计2022年全年绿色电力交易量将超过150亿千瓦时。
“使用绿色电力是化工行业主要的降碳手段。”据张松臣介绍,1亿千瓦时绿电替代煤电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若化工行业使用75%的绿电,可减少碳排放约2亿吨。
但化工企业采购绿电过程中,仍面临成本过高,如何体现减碳价值以及供应稳定性不足的风险。
经济性方面,为了补偿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体现环境价值,在当前的绿电交易机制下,绿电的交易通常伴随着“绿色环境溢价”,价格普遍比火电更高。据张松臣介绍,目前浙江、江苏地区,绿电交易溢价(相较燃煤基准电价)持续扩大,已由2021年9月绿色电力试点交易的0.03-0.05元/kWh上涨至2022年度长协中的0.061-0.072元/ kWh,大规模使用绿电将会抬高企业的生产成本。
绿电采购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足对化工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而绿电与工业产能的空间错配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当前绿电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而工业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空间的不匹配,跨省跨区的绿电交易十分困难,使得企业的绿电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或需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大型新能源发电企业主动参与中长期交易的意愿较低,使得用户签订长周期合同的难度大。
此外,目前核算指南中并未对企业绿电的使用如何扣减碳排放进行明确的规定,所以企业通过消费绿电所产生的减排量目前还不能在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中得到体现。由于绿证与存量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环境权益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因此通过购买绿证所带来的减排效益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有限,进一步打击了重工业企业消费绿电的积极性。“绿电消费所产生的减碳价值未能被充分体现,消费绿电难以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减排方式。”张松臣表示。
张松臣建议,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用电现状,从绿电市场化交易、分布式电站建设、集中式电站建设、绿证交易等方式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使用绿电。“尽管各企业在绿电采购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在作采购决策时,大致可以遵循制定合理目标、评估用电需求、制定绿电使用方案、执行计划4个步骤”。
目前而言,分布式电站建设难度小,经济性好,是当前可行性最高的方式之一。不过从长远角度来看,绿电市场化交易较为灵活,实现证电合一,更能体现能量流与绿色价值流的统一,有望成为未来企业使用绿电的主流方式。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多家化工领域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了绿电采购及使用。
万华化学称,今年上半年公司不断增加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万华化学磁山光伏发电项目(一期)于2022年1月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磁山办公区的太阳能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810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434万度,实现万华磁山总部区域的绿色研发及办公用电,年可减少CO2排放4300吨。
兴发集团表示,公司充分利用兴山区域丰富的水电资源和良好的光照资源,建成水电站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多座,丰富的绿电资源能够为兴山区域化工生产提供成本低廉、供应稳定的电力保障,也为公司未来在“双碳”背景下参加碳交易争取更大有利空间。
卫星化学亦称,在节能减碳方面,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绿电采购,加快实现产业循环经济。
文章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朱玥怡
编辑:瓴犀(微信公众号名称:“瓴犀”)
【瓴犀www.linkseeks.com】隶属数商云旗下,提供全链业务数字化场景产品,包括综合型、垂直型、直销型、平台型等各端的SCM供应链协同系统/采购协同系统/SRM系统等数字化产品和方案体系。通过高效的 SaaS云服务、供应商管理系统模块,助力企业加强供应商全生命周期/商品价格/仓储物流/采购管理等业务协作。